阅读历史 |

第一四七九章 好处(1 / 2)

加入书签

林县县城。

临近集市的所在,这里有一幢二层小楼,小楼后边是将近两百平的院子,再后则是一处三间屋的平房。这里原本是个卖成衣的铺子,基本没人买么,眼下又有了更出挑的白山大队家具副业,于是县里就拨给了白山大队。

“这就是咱们的了?”老老刘还有几分不真实的感觉。

“跑不了了。”张书记哈哈笑,“老刘啊,你们大队好运道哇,咱们哪里敢想,不仅把副业做到县里,还在县里有个铺子嘛。这下其他几个公社,怕是要眼红的咬牙切齿咧。王言啊,你们打算怎么安排啊?”

正在一边叼着烟的王言说道:“怎么安排都好,主要还是大队的人员安排问题。卖货、收钱的人肯定是要有的,我认为让女同志来会好一些。

另外咱们离县城四十多里地,太远了。既然现在在城里有了地方,地方还不小,完全可以派一部分人过来,在这边进行生产。

我看后边这平房挺大,女同志一屋,男同志一屋,中间做厨房。至于人数么,女同志四五个,干活的男同志有个五六个,完全没问题么。

谁来谁不来,这就不是我能说的了,老刘叔回去开大会安排吧。”

老老刘脸上的笑容一下没了,转而成了愁苦。

这可真不是好解决的问题。

农村人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进城!成为非农户口。这个事情,一直持续到了新千年,大约在一零年前后才有了转变。

虽然现在白店大队在城里的木匠铺子,来了也不算是城里人,但人总是先到了城里来。一共就那么十来个人的名额,村里适龄的年轻男女几十口子,选谁不选谁,这是个相当大的问题。

为了这些进城工作的名额,白店大队的乡亲们估计都能打出狗脑子来。

这个关系比较大,老老刘要是不能妥善的解决问题,那可真是祸事了。

王言也没有什么办法,他之后肯定还会在发展,但当前,要的是立刻就能一起进城来,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他天大的能耐,也得一点点的开展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才行……

王言却是不管老老刘的愁苦,溜溜哒哒的转悠了一圈,对张书记说道:“张叔,白店大队还得再借一笔钱买一些木材。早晚都是做家具,我们大队那边的木头再运过来,实在犯不上。”

“有数。”张书记笑着点头,“你就是不说,这件事俄也要办的,这两天就把木头运过来。不过我估计不用社里掏钱,现在你们面子大嘛,县里都指着你写文章呢,欠木材厂一些钱,没什么事情。”

“那张叔受累联系一下。”

“骂人呢嘛,受球累咧。”张书记好像不高兴的瞪了一眼,随即又笑道,“要是咱们能把铺子开到市里去就好咧。”

王言笑道:“快咧,等我再写个一年半载的,估计就差不多咧。我这才写了一篇,就是省里找市里,市里找县里咧,多写几篇那还了得?人家日报回信还让我专心学习,艰苦奋斗呢,欢迎我继续投稿。”

张书记哈哈笑起来,美滴h……

众人去到了县政府,见到了大大小小的干部,专门开了个会,沟通了一下和川公社的发展问题,以及白店大队的问题。

会上,王言发言,提出三个难点,一是缺水的问题,二是道路交通的问题,三是白店大队土壤的问题。

他表示,现在哪里都困难,白店大队的人民有不畏险阻艰苦奋斗的勇气与决心,井可以自己打,路可以自己修,但是有关土壤、种植,就要县里想办法了。

他提出,应该找一些地理、农林种植的专家来,看看白店大队种不了粮食的土地,是否能种植其他的林木、果树之类,如果能种果树最好,既防风固沙,又能增加收入。

同时白店大队打井的问题,也要派地理专家来指导,在哪里打能打出水来……

王言的说法得到了认可,还表示可以先借钱给白店大队打井,之后靠着卖家具慢慢还。同时他们也会找专家过来看看,能不能种一些果树之类的。

而后便是县里给安排了铺子卖家具,同时也批了和川公社从屠宰场拿下水、骨头的事情,让和川公社多了一个赚钱的营生。

事情到此都是很美好的,于是在白店大队吵吵闹闹的争抢着到城里常驻的名额的时候,王言在窑洞中写出了第二份报告,寄送去了京城。

等过了正月十五,吵吵闹闹十余天的白店大队终于安定了下来,名额终于确定了。

到底是没有固定人选,大队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男娃全都学木匠,女娃则是轮流去县里当服务员,一次五个人,两个月轮换一次。当然男娃也是轮流的,七个人一轮,也是两个月。

王言的任务比较重,要两头跑。既要在大队里教学徒,处理家具,又要去到县里去教学徒,处理家具。

可以说白店大队的钱,几乎都是他赚来的。没有他最后亲自上手处理一些工序,家具的档次就上不去。

不过王言也没有怨言,他自愿的么,他更没有求什么回报。

县城里的铺子不必要装修,终于确定了人选问题以后,全村老少齐发力,将王言最近这十余天做出来的各种桌椅板凳柜子门床之类大大小小的家具,人扛驴拉的弄到了铺子里。

这些都是非卖品,专门摆着给人看的。同时王言又抽空弄了颜料,更加精致的画出了一本家具册子,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另外王言还培训了小姑娘们,告诉他们怎么介绍,什么价格,工期是多长时间。送货上门是多少钱,自己来取又是多少钱。

因为县城里有了铺子的缘故,所以也不必要让大队的老少爷们大老远的去送货上门了,完全可以将这一环节也算了钱。

人们再是省钱,也总有要人运送的需求,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买大件家具的。只要运费便宜一些,比他们自己租用大队的驴车,找邻里帮手的花费更低,那就有市场,就能顺便让白店大队的男人们多赚一些。

事实上是多赚不少。

因为随着年后的这一段时间,王言写文章被人民日报刊登,县里给白店大队拨了个铺子卖家具的事情,已经随着各种的开会,由干部传到人民群众那里,最后再加上走亲访友,白店大队做的家具扩散了口碑。

等到了二月初一的时候,赶上了大集,这时候王言做的各种家具已经摆满了铺子的楼上楼下,以及院子里。卖货的小姑娘们,也都培训完了。

人们带着好奇来到店里看热闹,结果就看到了心仪的家具,能来赶集的,自然都是说话算数的,盘算一番家底儿,当即也就交了定金下了单。

便是当场没带钱的,回家去琢磨几天,再跟村里人聊聊天,本来决定不买了的,攀比之心一上来,看着自家的家具也就哪哪都不顺眼了,最终还是要来县里,哪怕是小件,总也要定一个才行。

同时王言也在快速的培养学徒们,哪里有什么休息好讲,早上吃完饭就要工作,晚上天不黑不能结束。

等到临近了开春时候,一小部分学徒已经算是勉强出师了。能够凭着自己一个人,将一堆木头变成不复杂的家具的模样,且尺寸合适,比较牢固。这些人就是有着一定天赋的木匠种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